电子器件

高速逆流色谱仪原理是怎样的?

  高速逆流色谱法于1982年由美国国立卫生院Ito博士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与其它色谱技术不同的是它不需任何固态载体,因此能避免固相载体表面与样品发生反应而导致样品的污染、失活、变性和不可逆吸附等不良影响。

  同时它也具有适用范围广、快速、进样量大、费用低、回收率高等优点。因此,己在生物、医药、食品、材料、化妆品和环保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领域倍受重视。

  高速逆流色谱仪原理及特点

  利用了一种特殊的流体动力学(单向流体动力学平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根100多米长的螺旋空管,注入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的一相作为固定相,然后作行星运动;同时不断注入另一相(流动相),由于行星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场使得固定相保留在螺旋管内,流动相则不断穿透固定相;这样两相溶剂在螺旋管中实现高效的接触、混合、分配和传递。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不同,因而能使样品中各组分得到分离。

  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好。由于溶剂系统的组成与配比可以是无限多的,因而从理论上讲HSCCC适用于任何极性范围的样品的分离,所以在分离天然化合物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并因不需固体载体,而消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特别适用于分离极性物质和其它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重现性好。如果样品不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作用,酸碱性也不强,那么多次进样,其分离过程稳定性都保持很好、峰的保留相对标准偏差也小于2%,重现性相当好。

  高速逆流色谱是建立在单向性流体动力平衡体系之上的一种逆流色谱分离方法,它是在研究旋转管的流体动力平衡时偶然发现的。当螺旋管在慢速转动时,螺旋管中的两相都从一端分布到另一端。用某一相作移动相从一端向另一端洗脱时,另一相在螺旋管里的保留值大约50%,但这一保留量会随着移动相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使分离效率降低。但使螺旋管的转速加快时,两相的分布发生变化。

  当转速达到临界范围时,两相就会沿螺旋管长度完全分开,其中一相全部占据首端的一段,我们称这一相为首端相,另一段全部占据尾端的一段,称为尾端相。高速逆流色谱正是利用了两相的这种单向性分布特征,在高的螺旋管转动速下,如果从尾端送入首端相,它将穿过尾端相而移向首端,同样,如果从首端相送入尾相,它将穿过首端相而移向螺旋管的尾端。

  分离时,在螺旋管内首先注入其中的一相(固定相),然后从合适的一端泵入移动相,让它载着样品在螺旋管中无限次的分配。仪器转速越快,固定相保留越多,分离效果越好,且大大地提高了分离速度,故称高速逆流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