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到安全可*供电、人身设备安全、通讯干扰、过电压等方面技术问题,同时还涉及到电网投资等经济问题,因此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中性点不接地与传统的消弧线圈接地具有供电可*性高,对人身及设备有较好的安全性,通讯干扰小,投资少等优点。比较适合用于系统不大(单相接地的电容电流在规程规定的范围),网络结构比较简单,运行方式变化不大的系统。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在电网发展的过程中,要定期测量单相接地的电容电流,当电容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要及时改变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主要优点是过电压小,系统电缆可以选择较低的绝缘水平,以节省投资。对于架空线路为主的系统,由于单相接地大多数为瞬时故障,而这种接地方式不分单相多相故障的性质一律跳闸,这样跳闸次数则会大大增加。对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电缆很少发生单相接地瞬时故障,为节省电缆投资,当电容电流达到150A以上,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在1000A以下时,宜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从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危害性角度出发,以谐振方式(自动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中性点接地优于其他接地方式,这是当今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趋势。谐振接地方式不仅适用于以架空线路为主的系统,也适用于以电缆为主的系统或两者混合的系统。如在柏林,现在电容电流达到4000A,中性点依然采用谐振接地方式。而采用何种自动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则要根据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其中以采用短路阻抗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可控硅调谐式谐振接地装置(消弧线圈)为代表的自动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优越性。我们海安电网的10kV、35kV系统中,中性点以不接地方式为主,仅在南郊变的10kV、海安变的35kV系统建成之初均装设了传统消弧线圈接地,但因变电所增多,电网的电容电流很小,仅几个安培,而传统消弧线圈调节困难,先后退出运行。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发展,我们在新城变10kV系统中性点采用了调匝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接地,最近还准备在南郊变的10kV系统中性点采用可控硅调节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接地。